普通用户需要进阶的色彩管理吗?谈显示器色彩测试与校色
- +1 你赞过了
在先前的文章中,我们多次讨论了显示器的各种参数,这也是时下提升用户对数码产品认知水平的一种潮流,十年前对普通用户而言“够用就行”的风格可以说已然被时代抛弃。无论这一过程的出发点是什么,它在客观上的确使消费者拥有了对产品更多的衡量角度,以及倒逼厂商不断做出更好的产品。
对显示器而言,许多参数都是具有客观标准的,包括使用的面板类型、尺寸、峰值亮度、刷新率等等,它们一般不随我们的主观感受产生差异。但色彩作为显示设备领域最复杂的参数之一,具有相当多方面且在不断更新的人工标准,且随着不同人的主观感受又存在差异,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可以形容这种状态。
色彩测试是我们在显示设备评测中的常见项目,也是衡量其显示性能的基础,根据测试子项目的不同它能够得出像峰值亮度、屏幕均匀度这样的客观参数,也能得出像色域、色准这样相对标准不定的参数。在色域和色准等方面,一是它们随着不同显示器品控差异呈现绝对不相同的结果,之前我们提及世上没有两块屏幕完全相同,这种差异是绝对存在的。以液晶屏为例,两块完全相同的屏幕意味着组成发光单元的每个液晶分子排布和运动完全同步,可以说是上帝工程;二是随着每个用户在使用习惯和更深层的视觉因素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对同块屏幕观感同样不会完全相同,可以说是彻底的主观领域。
某显示器的色域测试结果
所以“人”的变量在显示器色彩呈现中属于被控制的那类,色域等色彩测试数据仅供参考就是因为无法追求每个人能看到同观感的画面。当这一因素被控制,也就是我们选择在不同显示设备对同个人的色彩呈现上进行调整时,就赋予了“校色”这一行为意义。
校色是色彩管理的一环,色彩管理用一句话解释,就是使用不同的色域转换策略,处理采集、显示、输出之间色域不匹配的问题。更通俗一点就是:已知每台显示设备都不完全相同,那么如何通过不同的数据,在这些设备上还原出相同或近似到观感无法区分的画面。
听起来这是个很专业的需求,但随着带屏设备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我们也会碰到越来越多屏幕素质、显示效果参差不齐的问题,有人会表示不在意,也必然会有人觉得在意。尤其是PC多屏使用的情景,有了对比总会有伤害。
某显示器的色准测试结果 一般认为Delta E小于2即色准偏差超出肉眼识别能力
还有一些用户可能会觉得:我只是单屏使用、轻度办公、游戏影音为主的用途,还需要进行校色吗?笔者的观点是校色有助于提升显示设备在影视图像方面的对现实色彩的还原性能,发挥硬件本身的实力,客观上帮助消费者把钱花得更值,但具体到用户的主观感受上则见仁见智,不见得一定会有正面反馈。举个例子,将白点色温设置成标准的6500K对显示器进行校色,最终结果多数时候使显示器相对调色前呈现偏黄的观感,了解的人知道这就是D65标准的特性,对不了解的人而言就仅仅是感觉偏暖偏黄而已,观感上根据个人喜好可能不如偏冷偏蓝的画面。
最后,如果确实认为自己有校色等色彩管理的长期需求,用户可购买Datacolor的Spyder系列,或爱色丽的i1系列校色仪,专业级需求还可选择爱色丽的分光光度仪,同时按厂商建议频率对显示设备进行按时校色。如果是对这个概念感兴趣,想尝试进行一次校色的群体可以选择在各种平台租用Spyder系列或爱色丽i1系列,按商家和软件给出的标准流程进行测试和校色,花费也不会太高。
Spyder X与爱色丽i1系列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