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更大容量的SSD不止会带来更大的存储空间
- +1 你赞过了
标题这段话听着有点像废话文学,但这是真的。许多人在选购固态硬盘时可能是价格导向:看见便宜实惠的就选了;也有些是性能导向:“固态硬盘就是要快!必须旗舰级PCIe 4.0”;还有一些是容量导向:只想尽可能存多一点各种游戏或文件资料,不太在乎感知不明显的读写。笔者想说的是,随着我们对固态硬盘(后简称SSD)的了解加深,可能逐渐会认为容量是更加重要的参数。
难道SSD是以容量论英雄的吗?我们的确不能忽视客观的接口、协议、速率等规格带来的差异,但至少在同型号的SSD中进行对比,高容量相比低容量,确实在容量以外也拥有多种优势。
我们就以前段时间上市的PCIe 4.0新品西部数据SN770为例。这是一款在电商页对性能标注比较清晰的产品,它分为从250GB到2TB四种容量,其中容量最小的250GB版本,标称顺序读取为4000MB/s,顺序写入为2000MB/s,随机4K读写分别为240K IOPS和470K IOPS,除了顺序读取外没什么亮点,甚至可以看作近似PCIe 3.0水平。
但容量仅仅是翻倍达到500GB后,在顺序写入、随机4K读写方面几乎拥有翻倍的性能提升,顺序读取方面提升也达到25%。为什么容量会对SSD的性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
这里我们要介绍,决定SSD读写性能的内在因素除了接口协议、主控性能外,还有闪存颗粒的性能和闪存通道数(CE),同品牌同型号的SSD一般会采用相同的接口协议和主控芯片,但不同的容量会决定SSD表面的闪存颗粒数量,例如256GB为1颗、512GB为2颗,更多的颗粒也就能够提供更多CE供主控调用、数据存取,也就带来了更高的读写性能。
回看上图,SN770的容量继续提升,性能却相差不多,这其中可能有两种因素,一是闪存颗粒的型号和容量可能不同,二是闪存颗粒和CE的数量的确提升了,但主控性能却成为瓶颈,这也就是厂商对于这款SSD的性能上限标定。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发现在SSD容量选择中的规律:同型尽量不选择容量最低的型号、许多1TB容量的SSD一般具有同型号间最理想的性能表现。
此外,SSD的容量还和理论使用寿命息息相关,甚至是线性相关。容量翻倍,寿命也翻倍,这是由闪存颗粒的存取原理决定的,当SSD进行了一次完整的等量写入-擦除操作后,意味着闪存颗粒已经损失了这一部分寿命,不过消费者其实无需担心,大部分消费级SSD的颗粒寿命都在数百TBW以上,在常规使用强度中能够支持几十年之久,完全不会构成这方面焦虑。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