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般存在 源科箭鱼系列固态硬盘ProV评测
-
0
-
0
+1 你赞过了
0
0
+1 你赞过了【天极网DIY硬件频道】如今,固态硬盘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源科高新技术公司作为本行业的领军者,在最近又推出了针对普通消费群的新一代固态硬盘RunCore Pro V,本文对RunCore Pro V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性能测试,并通过近一个星期的亲身使用,对硬盘做出了较详实而中肯的评价,写出自己的测试体验;然后从本人大学生的视角,将对RunCore Pro V的感受加入其中,对其在大学生消费群中的定位和发展做了一定的分析;最后对其市场和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给出自己的建议,希望本文对源科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测试平台配置:
笔记本:华硕F8 series
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Vista Home Basic
中央处理器(CPU)
名称: Intel Core(TM)2 Duo Processor
规格: Intel(R) Core(TM)2 Duo CPU T5750 @ 2.00GHz
主板: ASUSTeK Computer Inc. F8SG
芯片组: Intel Mobile PM965/GM965/GL960
内存: Hynix Semiconductor DDR2 667(PC5300) 2048 MB
原硬盘: ST9160827AS(将在下面与RunCore Pro V进行比较)
显示卡: NVIDIA GeForce 9300M G
显示器: 通用即插即用监视器(CHIMEI(奇美) CMO1425)
音频设备: 扬声器 (Realtek High Definition(Intel 82801H(ICH8) HD Audio Controller)
网络适配器: Intel(R) PRO/Wireless 3945ABG Network Connection
笔记本电脑测试平台
测试平台是本人的笔记本电脑,其性能在现在的笔记本中已经只能算是中下档次,在某些方面的测试如果与笔记本本身性能有关,还请专业人员视情况分析。
刚拿到硬盘时就被RunCore Pro V的华丽外表所吸引,其外表采用了漂亮的金色拉丝工艺外壳,华丽而时尚。上手有明显的丝状触感,但是感觉十分舒服,重量不重,拿在手中有一种稳重感,做工细腻,从外表上就彰显出RunCore的高科技含量。
刚拿到手时的硬盘模样
金色拉丝工艺 华丽的外表
背面是硬盘型号和序列号
通过观察RunCore Pro V的硬盘,与传统购买的硬盘比较,RunCore Pro V自带了硬盘壳,我便有些疑问是否能装入我的笔记本电脑。
我拆开笔记本后硬盘盖,原硬盘取出,并与RunCore Pro V进行比较。原硬盘外面带有笔记本自带的硬盘壳,比较后发现两者大小、厚度相差无几,重量上感觉RunCore Pro V少轻,可能与其外部材质有关。
带硬盘壳的原硬盘与RunCore Pro V比较
厚度比较、相差无几
然后,我将RunCore Pro V装入笔记本电脑。RunCore Pro V采用的还是最普适的包括2.5英寸SATA II接口,与笔记本可以很好地装入,此设计估计对于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电脑都是适用的。但是,在测试中,我听说有同学的SONY笔记本无法装入RunCore Pro V,在大小上不太合适。
放入笔记本后的样子(接口未插入)
RunCore Pro V接口很好地与笔记本硬盘口接合
硬盘中还什么都没有,我先将硬盘通过接口转变为移动硬盘使用,将自己的原系统克隆到RunCore Pro V中。源科在其自己的硬盘出售包中都包含一个转接卡,想要把接口转成USB口需要此转接卡帮忙。
转接卡插在RunCore Pro V上有方向,如下图,接入后接合严密。
接上转接卡后的样子
接上转接卡后插上USB线,RunCore Pro V就可以当移动硬盘使用了。将其接入电脑,我们马上开始将系统克隆到硬盘中。
RunCore Pro V接上笔记本电脑
源科固态硬盘中都自带了一个软件,其中有一个十分方便而快捷的工具,可以将原电脑硬盘中的资料原封不动地克隆到固态硬盘中,这样对于硬盘的快速上手使用是一个极其强大而方便的功能,我想此功能是一个很吸引人的创新点,至少对于现在的消费者所要求的高效、快捷吻合。只是固态硬盘的容量一般不大,而现在的传统硬盘容量一般都比较大了,克隆要求固态硬盘的容量大于原硬盘,这也是一个限制。幸运的是,我的硬盘是160G,而我上手的固态硬盘是200G,于是我成功地将原系统克隆到RunCore Pro V中。
大概经过近两个小时,系统克隆完成,电脑自动关闭。我换上新硬盘,打开电脑,开始体RunCore Pro V带来的全新感受。
(在换硬盘前,我有心地记录了原硬盘的开机时间和运行包括游戏在内的各项功能时间,在此后我将与RunCore Pro V进行对比。)
第一次开机,由于系统需要适应新硬盘,开机时间我没有记录。在此后的数次开机后,开机时间也趋于稳定,记录下开机时间为25秒,而原开机时间为37秒,可以看出在这方面RunCore Pro V的高读取速度就体现出来,时间快了有1/3的样子。开机等待时间总是枯燥的,有效减少开机时间还是令人十分满意的。
进入桌面后,我发现所有的东西与原来一样,这就是克隆功能的神奇与高效。于是我在自己熟悉的操作平台上开始体验新硬盘,而且通过克隆系统,在相同环境下的感受也更有对比性,感觉也更为强烈。
新硬盘首先给我的感觉就是启动程序的更加流畅,还有包括复制、解压等操作速度的提高。
于是,我先用Vista自带的性能分析工具对新环境的进行评价。
Vista的系统分级报告
在Vista的系统分级报告中,硬盘得到了5.9的高分,由于测试机器性能在中下水平,其他评价最高为4.9的情况下,硬盘的得分确实是令人很满意的。
而且原环境的最低得分为3.0分,装入RunCore Pro V后得到了3.4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硬盘对机器整体性能的提升。
大学生还是其次,高中和初中生的笔记本电脑很多时候会用来运行各种PC GAME,对游戏运行的测试是很有实际意义,RunCore Pro V在一个较好配置下相比普通硬盘对游戏性能的提升对此消费群的市场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下面,就来看看在游戏中,RunCore Pro V的表现。
3.3.1 War3(魔兽争霸3)
现在最流行的单机游戏应该非War3莫属,其上面的一个局域网游戏地图Dota Allstars 现在的普及率应该已经是相当高了,也是现在的主流游戏项目。我们就先看看在此游戏上的表现。
War3对配置的要求已经很低了,毕竟是多年前的游戏,我们从游戏中读取地图和录像的速度来进行下比较。
进入War3的速度看不出来太大差别,进入都比较快。
我们先创建一个单机游戏,使用地图为DOTA ALLSTARS 6.66b,地图大小6.54MB,创建此游戏的时间为16秒,而原时间为19秒。
然后我通过War3中的录像功能,读取游戏录像的时间来进行比较。
使用地图为仍为DOTA ALLSTARS 6.66b,录像大小1493KB,此录像读取时间为11秒,原时间为14秒。
在录像中,我特意将播放速度设置为8倍速,有明显比使用老硬盘流畅的感觉,画面停滞很少。
然后,我通过玩了一段游戏,来感受,感觉有稍许的改善,比如在画面中出现大量魔法效果和大量单位时,画面明显还是比原来流畅,其他时候感觉不大。
总结:
在War3中,由于此游戏已经是一个比较低配置要求的游戏了,RunCore Pro V对其的运行改善不是太大,但是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RunCore Pro V作为军工级作品,还是要在更高要求的游戏上测试。
3.3.2 WOW(魔兽世界)
刚介绍了最流行的单机游戏,不得测试最流行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
作为魔兽世界的老玩家,在其刚出来时,其对配置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在你需要开一定的画面效果时,这时候一般的机器就十分勉强了,这也是当时很多网吧做不到的。
在网络游戏中,游戏效果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自己的欣赏,更多地在对于游戏中能流畅打怪、PK等的要求。比如说在RAID过程中,机器不行,根本就无法在无数魔法和大量怪物中还能保持流畅运行,这时候自己很容易死亡或者无法顺利施法;比如说PK中,游戏的画面效果对于发现敌人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WOW玩家而言,一台高性能的机器是不可少的。
同样,我通过启动测试,创建人物读取,地图读取等方面进行了测试。
原环境启动WOW时间为25秒,创建新人物用时34秒。
在新环境测试,启动WOW时间大约12秒,创建新人物用时24秒,读取地图方面由于各地图不一样,读取的时间不同,但是感觉有较大的提高。
可以看出在此方面RunCore Pro V带来的改善就比较大了,而且等待方面的改善对于游戏玩家而言也是十分舒服的。
在玩了一段游戏后,感觉改善还是比较大的,画面流畅了,而且WOW中读取地图是十分频繁的,对读取速度的提升是令人十分舒服的。至于在画面中出现大量魔法效果和大量单位时,画面也还是比较流畅,优于原环境。
我通过将各项画质调高,画面更加清晰后,流畅行稍微降低,估计在出现大量魔法效果和大量单位时,画面还是会卡,所以感觉这还是系统其他性能限制了其表现。
3.3.3 Starcraft II(星级争霸2)
星级争霸2是刚入手的测试版,其画面已经可以说是十分精美的了,其在物理效果和粒子效果方面都已比较成熟,如果想体验极为真实的画质,你可以将效果开得很高。介于我的电脑性能不高,跑起来感觉还是比较慢的,画面效果也不能开很高。
在测试中,我记录读取地图时间。地图采用的是Lost Temple的四人地图,地图大小2.26MB,读取地图时间为27秒,原环境为57秒,快了两倍。可以看出,对于高配置的游戏,RunCore Pro V对提取速度的提高确实有更大的作用
在游戏进行中,感觉区别不是很大,可能是笔记本本身性能限制了游戏的运行速度,硬盘不是瓶颈,所以在游戏进行时硬盘的提升对整体的提升不大。
可以看出,RunCore Pro V对高配置要求的游戏还是有比较大的运行速度提升,这也是基于系统其他的性能较好的基础上,这也是可以作为其卖点之一,作为高性能游戏或者商务笔记本电脑的主打硬盘,因为时下就有专门为高要求游戏玩家设计的高性能笔记本。
但是,从我的观点,硬盘对游戏作用还是小于比如显卡、内存等方面,所以在游戏中硬盘的说服力还不算大,但是如果传统硬盘成为系统瓶颈,RunCore Pro V的优势就会十分明显。不管怎么说,能拥有RunCore Pro V这种军工级的作品,也是一种时尚和高性能的标志,在心理方面的作用也是明显的,这点也可以成为青少年追逐的焦点。
下面我就要对RunCore Pro V 的速度进行比较专业的软件测试,测试中我均将所有的应用程序关闭,包括开始栏中的防火墙、杀毒软件、小程序、系统自带工具等,几乎没有程序在对硬盘有读取或写入等操作,在测试中,还保持鼠标不移动,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测试软件介绍
ATTO Disk Benchmark
是一款比较流行的硬盘测试工具,支持对稳定性/突发性传输速率进行读写测试,适用于测试硬盘、RAID、移动影音设备的存储卡等的读写性能。ATTO Disk Benchmark是由ATTO公司出品的一款磁盘/网络性能测试工具,该软件使用了64KB—256MB的测试包,数据包按0.5K、1.0K、 2.0K直到到8192K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很好的说明了文件大小比例不同对磁盘速度的影响。
HD Tune Pro
小巧易用的磁盘工具软件,其主要功能有硬盘传输速率检测,健康状态检测,温度检测及磁盘表面扫描等。另外,还能检测出硬盘的固件版本、 序列号、容量、缓存大小以及当前的Ultra DMA模式等。虽然这些功能其它软件也有,但难能可贵的是此软件把所有这些功能积于一身,而且非常小巧,速度又快,更重要的是它是免费软件,可自由使用。
CrystalDiskMark
它是一个测试你的硬盘或者存储设备的小巧工具,简单易于操作的界面让你随时可以测试你的存储设备。测试存储设备大小和测试数字都可以选择,还可测试可读和可写的速度。
DiskTT
一个小巧的磁盘吞吐量测试器。它可调用 Windows 内核读写函数测试磁盘的吞吐性能。它以 MB 为单位,量化测试磁盘每秒可读/写的数据量。
3.5.2 软件测试结果
本款RunCore Pro V 在Windows下显示的容量是186GB,下面开始我们的测试:
(1) ATTO Disk Benchmark
我们使用256MB测试包,测试结果写入188MB/s,读取速度228MB/s。
我们使用2GB测试包,测试结果写入177MB/s,读取速度222MB/s。
(2) HD Tune Pro
我们进行了HD Tune Pro的读取测试:平均148.3MB/s,最大195.4MB/s,最高195.4MB/s,读取曲线并不十分平稳。
经过多次测试,读取曲线的样子相差不大,出现读取的不稳定和尖峰估计与笔记本本身有关。但是我们从数据中还是可以看出其平均速度是比较优秀的。鉴于HD Tune经常出现测试性能低于实际性能的情况,我们可以判定RunCore Pro V的性能应该稍高。
然后,我还用HD Tune Pro作了另外几方面的测试。
文件读取、写入结果与ATTO Disk Benchmark相差不多。
随机存储结果表现也很优秀,1MB达到184MB/s。
进行了50MB、100MB和500MB的测试,结果相差不多。
50MB测试中,读取速度达到了180.8MB/s,写入速度达到了113.2MB/s。
100MB测试中,读取速度达到了182.6MB/s,写入速度达到了113.1MB/s。
500MB测试中,读取速度为179.6MB/s,写入速度为97.46MB/s。
(4) DiskTT
测试结果为
量化测试磁盘写入速度80MB/s,读取速度160MB/s。
(5) 优化大师
最后我用Windows优化大师对总体性能进行了一下评价,虽说不是很有说服力的专业软件,但RunCore Pro V在其中获得的150分的高分,也从一个角度证明了RunCore Pro V的不俗性能。
Windows优化大师给出的150分高分
从各种软件对RunCore Pro V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其性能大大超越了传统的HDD硬盘,其惊人的写入和读取速度更是令人兴奋不已。
对于RunCore Pro V来说还是采用的SATA II 接口和协议,对于其性能应该来说还是有所限制,我想RunCore Pro V 的实际能力还不止这些。由于固态硬盘不需要传统硬盘的寻轨和文件查找时间,其理论最高持续读取速度为250MB/s,最高持续写入速度为180MB/s,加上其内部64MB/s 的高速缓存,固态硬盘的性能应该来说已经是极高的了。
对于现在的电脑,RunCore Pro V的性能应该已经是最高端了,对于高端笔记本采用RunCore Pro V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亮点。对于现在还稍显贵的价格,固态硬盘在普通消费者中的市场也许还不是很大,但是体验了固态硬盘高性能的我来说,其已经在不断下降的价格还是合适的。
日常多方面测试
日常操作测试包括复制,拷贝等平常经常用的操作,这是我对近一个星期的使用过程中做的记录,主要针对日常使用的感受。
从固态硬盘中一个分区复制到另一个分区速度大概在60~70MB/s,这个速度可以看出固态硬盘优秀的写入速度,但是我认为其速度应该还不仅如此。
从传统移动硬盘写入固态硬盘的速度约为23~27MB/s,这个速度主要受到USB线的限制,但是平常经验中,移动硬盘写入传统硬盘的速度约为15MB~18MB/s,可以看出速度还是有一定的提升。
解压缩速度有一个比较明显提升,可以说解压一般都是瞬间完成,一些大型压缩文件的解压时间也很短,比从前的速度有明显的提高。
对于应用程序的启动速度有一定的提高。对于一些平常启动比较慢的程序,一些比较大的程序,新环境中感觉流畅很多,比如MATLAB,一些大型工具软件等。在这方面的提高对于使用者的感觉也是很舒服的。
日常的性能测试中我作了温度、耗电和噪声方面的测试。
温度测试中我做了一个实验,就是运行两小时应用程序后,关机后打开后盖,感受传统硬盘和RunCore Pro V的温度,事实上传统硬盘温度是比较高的,不打开后盖就可以感受到内部的高温度;但是RunCore Pro V在外面是感受不到温度的,打开后触摸温度也不是很高,低温度是一个很好的优点,在夏天尤其重要。在夏天笔记本的高温经常是导致低状态和容易死机的重要原因,散热不好会让人和电脑都不舒服,而且笔记本也经常是放在大腿上,或者放在床上操作,这时候散热不好人难受,本更是容易过热。
RunCore Pro V的低运行温度,不需要安装额外的散热装置,温度对性能的影响很小,能有助维持机器温度,人使用也很舒适。
耗电测试中,我主要是将电源拔掉,使用笔记本电池1小时剩下的电量。RunCore Pro V有明显的省电,大概省20~30%的电量。但是事实上RunCore Pro V在传输数据时只消耗传统硬盘的1/10的电力,可以大大增强电脑的续航能力,这在携带使用笔记本中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吸引力的一大优势。
噪声测试中,传统硬盘是机械转盘式,在传输数据时声音是很大的,这点应该都有体验。而RunCore Pro V是完全没有声音的,因为RunCore Pro V内部没有任何移动零件!所以根本没噪声,在夜晚这点尤其明显,对使用者来说也是十分舒服的一个优点,对于当你需要集中精力完成某项任务时,你便可以享受到零噪声带来的舒适体验了。
总的测试感受
对于本次的测试从各方面体现了RunCore Pro V的优秀表现,对于这种高性能产品的测试确实是令人欲罢不能的,令人惊艳。于是,通过自己的体验总结一下RunCore Pro V的各项优点。
(1)惊人的读写速度;
(2)带来的流畅的运行速度;
(3)低温度;
(4)低耗电;
(5)零噪声;
(6)耐用度高。
最后一点似乎说服力不大,因为我的使用时间不长,对于其抗震能力也不敢测试,但是通过一些技术人员的描述和别人的体验,据说使用RunCore Pro V的IBM,从讲台上丢下去后,照样继续运行,这结果确实令人吃惊,这也说明RunCore Pro V对于剧烈的震动、撞击有极佳的抵抗能力,而其使用寿命也是极长的,完全可保障你的数据安全无忧。
大学生市场
首先,我就先从本体的体验感受和自己从本人大学生的视角对RunCore Pro V在此类消费群中的市场分析。
本人以前也听过固态硬盘的大名,对其高性能也只是高山仰止,也从没有想过要购买此类产品,事实上在大学生,包括中学生的消费群中,固态硬盘的价格还是很多人无法企及的,或者说是很多人感觉没有必要的。
此类消费群的对电脑性能的要求一般只体现在为了运行高质量的游戏,在其他方面对性能的要求一般较低。在现在的台式机市场,3000元就可以买到一台性能比较不错的电脑,而且配置已经更够很流畅地跑动市面上的几乎所有游戏,在这时候确实没有很大必要换一个RunCore Pro V来提升电脑。事实上,在这个时候传统硬盘的读写速度应该已经是整体性能的一个瓶颈了,因为在现在普遍较高配置的情况下,虽然硬盘的价钱也在不断降低,但其速度并没有继续提升,其提升只在不断扩大的容量上。这时候如果能有一块固态硬盘,电脑整体表现将有极大的改善。
而在笔记本消费中,一般来说很大的硬盘容量没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优秀的读写速度就有一定的吸引力。此消费群中,有一部分购买笔记本只是为了便携式的学习或者做一些工作,一部分是为了玩游戏或者时尚的选择。当然,不排除现在此消费群对笔记本时尚和高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因为笔记本怎么说也是一个能够随时带在身边的工具,也就是说算是一个能SHOW出来的标志。
对于那些买笔记本就想买一台好性能好一点的,或者说买一台漂亮时尚的,这时候一块小容量的RunCore 也许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因为已经买了一台1万多的笔记本电脑了,也不在乎2000多的硬盘了。再加上,现在一般的笔记本硬盘的性能都比较,容量一般也不大,因为笔记本的卖点一般都是CPU等比较核心的技术、较好的售后服务和周边服务,这些因素导致你买到的笔记本在硬盘方面的表现就比较一般了,尤其是高端产品硬盘甚至已经是其性能瓶颈,这时候RunCore Pro V对性能的改善将会是十分明显,这点也可以作为高端区别与其他的一个卖点。
在测写完自己的感受后,我也想了解其他人的想法,于是我通过浏览网上的各种论坛上,了解到了一些此消费群对固态硬盘的的使用体验和其为什么要买固态硬盘的理由。
比如一些消费者是因为自己买了一台高性能的笔记本,比如苹果的Mac Air,这时候消费者对于原硬盘就不是太满意了,加上源科固态硬盘对各种环境的高适用性,换一块RunCore Pro V就成了这个消费者很满意的选择;
也有些消费者对买到的源科固态硬盘不太满意,觉得太贵不值得,觉得对性能的提高不明显,在这个方面也许与其本人的电脑有关,同时我想也还是固态硬盘较高的价格导致的;
还有的消费者很想买一块试试看的,对于其价格在到处询问,想知道具体市场上的价格的,说明还是有一定的追求高品质的存在。
总结:对于此消费群价格还是偏高,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随着价格的不断下降,普及率应该会有很快的上升。
硬盘市场
然后,通过网络上查找资料和自己的想法,对现在的固态硬盘市场进行了调查和对源科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
1、市场背景 百家争鸣
固态硬盘作为一个处于上升期的高科技产品,现在已经不是只在少数高端技术上才会提到的专有名词了,面对消费市场的固态硬盘已经越来越多,包括源科在内的固态硬盘市场上现有120多家供应厂商,正是硬盘厂商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
源科作为国内第一个发布并量产固态硬盘的企业,在固态硬盘领域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并逐步形成了涵盖商业、工业、消费类用户的完整固态存储解决方案体系,是目前业界最专业的固态存储供应商之一,源科在现在的固态硬盘市场上还是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是在品牌云集、强手如林的固态存储市场,源科需要的还很多。
2、军工品质 技术领先
源科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依托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十余年的基础研究,源科奉行以技术为先导,产品为核心,服务为根本的经营理念,以高性能固态硬盘为起点,不断丰富固态存储相关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工业控制、商用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等领域,产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了保证产品在实战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源科在原材料选用、工业设计、生产环节等环节精益求精,其产品是名副其实的军工产品,并顺利通过极其严格的国标、军标认证。由于具有高性能、大容量、低功耗、高稳定和抗震等优点,源科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在例如列车动车组等高端产品上。
据悉,自成立以来,源科已经在固态存储相关领域拥有17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11项。已取得证书专利7项,已获得授权但未取得证书专利4项,毫无疑问,这些弥足珍贵的核心技术将成为源科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竞争的根本保障。
3、抓住机遇 进入市场
与传统硬盘相比,固态硬盘由于没有机械装置,所以在性能、安全、噪音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由于价格等因素的限制,固态硬盘早期主要应用于军工、科研机构等高端领域,这些用户对新技术有着迫切的需求,不太在意产品的价格。
源科创新最早也是从这些行业用户入手切入到固态硬盘领域。在技术、产品、价格等方面不断成熟的情况下,源科创新从去年10月份开始向消费类市场渗透。考虑到消费类用户对固态硬盘的接受度,源科创新选择了首先将欧美等发达市场作为突破口,而后再转战国内市场的拓展策略。
据了解,自去年10月进入美国市场之后,产品得到了普遍认可。源科创新预计固态硬盘今年在欧美市场的月销量将达到每月3万片。
经过几年的积累沉淀,源科创新开始全面发力国内市场,相继成立了源科创新(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源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源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控股子公司,分别从事商用固态阵列、固态存储销售及解决方案服务、消费类产品等领域的拓展。
目前固态硬盘市场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的成熟期,其标志是数量众多的厂商开始涉足此领域。据统计,市场上固态硬盘的供应商多达120家以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但由于产品技术、价格等方面的限制,市场还未全面启动,各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还未全面展开。
4、不断创新 不断进步
在这样一个由机械存储不断向固态存储的过过渡时期中,包括源科在内的众多国内厂商加入到固态硬盘市场的竞争中,这也为打破欧美体系对存储领域的垄断提供了机遇。而源科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最好的技术,并根据用户的应用需求,逐步完善,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全球化。
当然这对源科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固态硬盘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源科要做的是不断的创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来应对更加多变的外部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多角度的视野、雄厚的技术实力、优秀的服务质量和最重要的不断创新的能力,这样源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
节省成本、提高性能是固态硬盘受到IT人员青睐的主要理由,源科的发展方向的宣传方向也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现在的固态硬盘已经不再是军工、科研机构等高端领域的专利,为企业机构提供稳定而良好的性能,同时降低成本已经是可行有效的了,源科面对的市场也将越来越广,同时竞争也必将越来越激烈。
通过前面的介绍分析,源科在固态硬盘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相信源科在拥有雄厚的技术支持,稳步前进的产业发展势头下能够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在本次测试中感受了源科RunCore Pro V新一代固态硬盘的强大性能,对于RunCore Pro V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近一个星期的使用中,从多方面对其性能进行了评测,写下了这篇东西,自己也学到了不少,收获不少。
RunCore Pro V的总体性能已经超越传统硬盘很多,虽然还没有完全发挥其能力,但是从上面的表现来看,其已经是非常优秀的电子产品了,虽然现在在民用方面还不是很普及,但是其不断开拓的市场和机械存储到固态存储的大趋势下,前景还是十分看好的。
总的来说,RunCore Pro V对我的主要吸引力在于其对机器整体运行速度的提升,对高端游戏的支持。在日常的使用中,各种各样的小细节的提升加在一起,对使用者来说,这样的变化就是十分令人高兴的了,这也是现在不少追求高端机器的使用者的心态;至于低温度,也是一个对人体有益的方面,低耗能和零噪声相对就更加专业的要求,现在的一般用户使用要求中体现不是很大。
我也通过了解其他测试者的感受,都认为这款RunCore Pro V确实性能优秀,外表也成为追捧的焦点,当然对高端产品的兴奋也让不少测试者在使用过程中对RunCore Pro V称赞有加。但是,事实上很多人都从来没有想过购买一块,只有少数人在使用后想要自己拥有一块,大概只有10%不到,也就是说RunCore Pro V较高的价格仍是在我们这个消费群里推广的主要限制。还有一部分测试者在测试后对RunCore Pro V没有太多认同,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么快的速度没用,自己用不到,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问题。
对于我来说,如果没有经过此次的测评,估计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能体验到固态硬盘,这也要感谢源科做的这个比赛。其实这个产品对我来说确实还是比较高端的,估计现今也没有购买的想法,但是随着其价格的不断下降和整体向固态硬盘的发展趋势,今后我们身边也将出现更多的固态硬盘的身影。
本次通过对RunCore Pro V的各方面测试,亲身了解了固态硬盘带来的震撼享受,自己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撰写此文也希望自己的此次评测能够对源科的发展有所帮助,加入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从大学生的视角对固态硬盘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最后,对于此次评测中的数据、性能评价我必须说明的是,磁盘的实际性能并非仅仅取决于磁盘的速度,而BIOS芯片组、UDMA/PIO模式、RAID配置、CPU速度、RAM大小及硬件驱动等硬件和/或软件性能与其同样是紧密相关联的,所以对于此方面的情况,我也将自己的机器配置写在前面,文中有什么不正确的评价还需专业人员见谅。
0
+1 你赞过了0
鐩墠宸叉湁0鏉¤瘎璁�